【www.yz023.com - 龙虾野外的还是养殖的】
(1)风选与检净 将羽绒分批倒入摇毛机内,开动鼓风机使羽绒在风箱内飞舞,由于毛片、绒毛、灰砂、尘土、脚壳等各自比重不同,分别落人承受箱内.然后分别收集整理,为了保证质量,应注意风速保持均匀一致。风选后,在羽绒中再一次枪去杂毛和毛梗,并抽样检查,看含灰黄及含绒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2)洗涤与晾硒 将采集的羽绒先用60-70℃的肥皂水(可加入少量纯碱)或温热的洗衣粉揉搓,以除去油脂、污秽,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净,注意肥皂水或洗衣粉水的温度不能过高,洗涤时不能过分搓捏。洗净的羽绒羽毛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晾晒场要打扫干净,最好把湿毛均匀薄层摊放在竹席、竹筛或竹箩里,放在日光下晒干。按时翻动,但要避免混人杂质。有风时要遮盖或用纱布罩,以防羽毛绒被风吹散飘失。阴雨天应将未干透的羽毛放在室内均匀摊开晾干,过湿的羽毛要用微火烘干,但要谨防烤焦。晒干后的羽毛、羽绒要用细布袋装好,扎紧袋口。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以利加工处理。
(3)消毒灭菌 将经洗涤晒干的羽绒装在细布袋内扎紧袋口,放人高压锅或蒸笼内,待上汽以后火菌30-40min再取出。过1 天再经高压锅或上蒸笼灭菌30-40min,待放冷后即可取出。
(4)晒干或供干 将消毒灭菌后的羽绒用细布袋装好,放在日光下硒干或在60-70℃的低温烘箱内烘干即可供作衣服、被褥、枕头等羽绒成品的填充料。做羽绒服填料多用纯羽绒,保暖御寒性能好,而且质轻有弹性。做羽绒被填充料一般用3份羽毛与7 份羽绒混合使用。做枕头填充料一般羽毛和羽绒各半或羽毛6- 7份,羽绒3-4份混合使用。YZ023.cOM
(5)拼堆与包装 将检净或洗搽烘干后的羽绒,根据其品质成分,按照所需绒毛和片毛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并拼堆混合,使含绒量达到成品要求的标准。然后将拼堆后的羽绒采样复检,若合乎标准,倒入打包机内打包即为成品。
(6)利用 经过初步加工的鹅羽绒可用来制作羽绒被、羽绒褥、羽绒枕头、羽绒服装、羽绒座垫、靠背等制品。羽绒还可用来生产吸附材料,如用羽绒直接除去益漏在水面上的石油,或同其他材料制成过滤床,能吸附废水中的洗涤剂、酚化合物、汞、福、砷等无机盐化合物。羽毛中的角蛋白经化学处理,能形成一种高黏度的蛋白液,可用来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刀翎和窝翎经再加工可制成羽毛球和板羽球;大翅、大花毛、小花毛、弯刀毛、直刀毛,经加工染成各种颜色,可制成羽毛扇和各种鲜艳的羽毛画、花及其他工艺美术品。即使羽绒制品的下脚羽绒经过加工再利用,也可制成羽毛液和羽毛粉,作为动物的高蛋白饲料。
加工羽毛液较为简单,以1 kg羽毛为例,用清水洗净后,放入铁锅中,加7kg水煮沸,再加生石灰45g,用急火煮10-15min , 直至羽毛全部溶解为液体即可。而制作羽毛粉需要在高压锅中蒸煮,并要与2%稀盐酸混合均匀,保持锅内压力2.5kg达1h,然后停火再炯4h,当打开高压锅看到羽毛煮到既保持原来的形态和色泽,且轻拉即断时,表明羽毛已经煮透,已榨去胶汁,可以从高压锅中捞出,将榨取胶汁的羽毛用清水冲净羽毛_L的酸液后,再摊放水泥地上晒干,最后将晒干的羽毛用粉碎机粉碎,即成为羽毛粉。生产实践证明,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羽毛粉,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和生产,同时还可防止禽类啄癖。
相关推荐
鹅羽绒的贮藏
拔下的鹅羽绒不能马上出售的,应包装贮藏起来。包装袋上注明品种、批号、等级及毛色等,不能掺杂混包,并要扎紧袋口。如果包装不善,羽绒受到站污,就会影响羽绒质量,造成损失。同时要做好防潮.防霉工作,因为鹅保温性能好,不易散失热量,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发生结块。故贮藏前要及时晾晒,干透后再包装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羽毛包下要垫枕木,防止受潮腐烂变质,存放前在仓库内壁和地面上撒些新鲜石灰,以有助于吸水。另外,鹅羽轴中含有血质、脂肪及皮屑等,再加上散热能力差,容易遭受虫蛀。故在包装袋上还要撒上杀虫药水,每到夏季,库房内还要用敌敌畏燕气杀灭害虫和飞蛾,每月熏蒸1次。如发现人库羽绒虫蛀,应立即将其挑出来单独存放杀虫。
羽绒的质量检查
(1)羽绒产季的鉴别 鹅羽绒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但以冬春两季产量高,且羽绒质量好,销售.上为防止有人以次充好,要掌握四季绒的质量鉴别。一般冬季羽绒两翼翅梗和毛片尖端完整,羽轴头圆.绒朵毛片大,血管毛很少。春季羽绒两翼翅梗中有梢翅,绒朵丰满,整齐,含绒里与冬季产的羽毛基本相同,但尖翎和刀翎的尖端有磨摄,不整齐,俗称沙头,成年鹅的胸羽有黄锈块,俗称 黄头子或黄头羽毛。复季羽绒两翼翅梗尖端整齐,羽轴根部毛管凹瘪,内含血筋。毛片大小长短不一,血管毛多,绒朵显著小而少。秋季羽绒两翼翅梗及毛片尖端整齐,羽轴头圆,羽绒大小不一,有部分血管绒及少量血管毛。
(2)虫蛀检查 羽绒受虫蛀时羽片呈锯齿状,手拍有飞丝,羽绒内有虫便,严重的羽丝大量脱落,只剩羽轴,失去绒用价值。
(3)霉变检查 霉变时羽堆发死,不蓬松,白毛变黄,有霉味,严重时羽丝脱落,手捻成末,同样失去绒用价值。
(4)掺杂检查 通常的掺杂是指在鹅羽绒中掺有鸡羽绒和鸭羽绒。鹅毛中混入鸡毛,在外形上的识别最显著。因鸡毛羽轴较鹅毛粗直而坚硬,且大部分鸡毛的轴根上并生一附羽,俗称一小辫子;而鹅毛的羽面上端比鸡毛宽齐,俗称方圆头,且一般不着生附羽。鸡绒的绒丝疏密不均匀,同朵内的绒丝长短不齐,有的呈散乱状态,绒丝上的附丝发达,有粘性,使绒丝互相粘连,有亮光。弹性差,用手搓擦成团,拧紧松开后绒子舒张很慢;而鹅绒的绒丝疏密均匀,同朵内的绒丝长度基本相同,结构成半球状,光泽差,弹性强。
鹅羽绒与鸭羽绒的外形特征基本相同。掺杂在一起较难识别。但鹅毛梢端较宽齐,羽面光泽柔和,且轴管上有一簇簇密集而清晰的羽丝,羽轴粗、根软;而鸭毛的毛片梢端呈圆尖形,轴管上的羽丝比鹅毛稀疏,羽轴较细、根硬。毛绒上的区别是鹅毛绒无羽轴,又极柔软,它的中心有一个极小的绒核,在绒核上生长着许多柔软并富有弹性的绒丝,每支绒丝都向内弯曲呈半球形;而鸭绒血管根较多,绒丝脂肪性较高,有粘性,使绒之何能粘连成串。
(5)含绒率检查 检查羽绒质量的指标主要是测定毛片及绒子的含量,绒子含量越高,质量越好,鲁价越高。检查的办法是先从一批羽绒中抽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称取一定量,分别拣出绒羽和片羽,称出各自的重量,然后计算出绒了和羽片各自所占的比例。如羽绒合计重量为10g.其中绒子3g即含绒量为30%;若羽片为 6.5g。则含羽片量为65%;杂质0.5g,即占5%。这种检验方法准确度高,大多数羽绒加工少一和原料收购单位都以此法验收,但此法的检查效率较慢。经验丰富的质检人员多凭实践经验估侧,通常是抓一把羽绒向上抛起,绒子轻,羽片重,在羽绒下落时观测其含绒量;确定杂质的含量的方法是用手搓擦羽绒,使其蓬松,然后抖落杂质。确定杂质含量。
羽绒制品质量的鉴别
鉴别羽绒制品质量的好坏,要一闻、二拍、三摸、四压、五掂。由于在羽绒生产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水洗除臭、除尘工序,因此,选购羽绒制品时要闻有无臭味,质量好的羽绒制品应该是无臭味的。用手轻轻拍打羽绒制品,优质羽绒制品拍打后无尘土飞扬或羽绒服面料上不出现尘污痕迹;若有尘土飞扬或羽绒服面料上有尘污,并有绒毛钻出来,则清洁度差,其质量低劣。用手摸、揉羽绒制品,若羽绒制品摸后感到其内容物柔和,无块状物为优质产品; 若摸其内容物含小羽毛等杂毛片,感到有明显的毛梗等物质或硬块的,为低劣产品。在摸的同时,按压产品,看其回弹力是否强。回弹力强的羽绒制品一般说明含羽绒量高,若用力卷缩时愈小愈好,反之则质量低劣。最后,用手掂羽绒制品鉴别其质量,若羽绒制品掂在手里有轻吸砚感觉,说明其产品含绒羽量高,保暖性能强;若为沉重感,可能填充物用的是粉碎绒或其他物质,其制品质量低劣。
羽绒制品除通过以土几个方面的检查外,还要检查其制品做工质量的好坏,是否精制,绒缝是否牢固,有无跑线等现象。
鹅绒裘皮的加工
鹅绒裘皮经生皮干燥处理后,质地坚硬,容易吸潮腐烂,产生臭味,不能直接用来做鹅绒皮制品,需要经进一步加工鞣制,以保持毛皮柔软,蛋白质固定,不致吸潮或腐烂,而且坚固耐用。由于鹅皮很薄、含脂肪多,加工难度大。需要采用特殊加工技术,其一般工艺为:净毛分路、浸泡软化、洗皮晾干、脱脂、浸酸中和、鞣制、,干燥定形、加脂、整理入库。
(1)净毛分路 净毛是指将绒皮上的浮毛和杂毛去掉;分路是按照皮张厚薄、皮脂多少和干湿程度,将绒皮分开。因为不同厚度、不同脂肪量、不同干湿度的绒皮所需的浸泡、脱脂和鞣制时间不同,处理方法也有差异,为了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使鹅绒裘皮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就应把不同的绒皮分开。
2)浸泡软化 浸泡软化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鞣制效果和成品效果,若软化不充分,脱不尽脂肪.原料皮就达不到鲜皮状态,成品不仅硬脆,而且皮张伸不开,面积小,质量差。浸泡液一般按每 100ml水中加食盐2g,氟硅酸钠0.075g,以及适量的乳酸等,并控制PH值在5.5以下,溶液温度30℃左右。浸泡时间为8- 12h,新鲜绒裘皮4-6h。在泡的过程中,每隔半小时轻轻划动绒裘皮,以加快溶液的吸收,达到均匀软化的效果。
〔3)洗皮晾干 将浸泡软化的绒裘皮取出甩去水分,放入 20%的中性洗涤剂溶液中,水洗1-2h,洗掉绒皮上的污物和盐分等。然后将洗好的绒裘皮沥干水分,在阴凉通风处晾至约七成干。
〔4)脱脂现在多采用脱脂机脱脂,将绒皮和三氯乙烯一同放人脱脂机内,在35℃以下,洗涤4-5min,再烘干七成干。也有用转笼脱脂的,每张绒裘皮用锯末500g,加入适量三氯乙烯,放入转笼内,滚动2-3h,然后将锯末倒出,再将绒裘皮放入脱脂机内,转动皮张,除净锯末。
(5)浸酸中和 浸酸的目的是进一步软化皮张,为鞣制做好准备。要求在30℃左右、pH值为2.5-3.0的环境下浸酸1-2h。为了防止绒皮在酸作用下发生膨胀,破液中要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或芒硝等中性盐。浸酸后将绒裘皮上的酸液甩千干,放入食盐和碱等配制的水溶液中,在32-34℃、pH值为7.5-8.5的环境下浸泡中和12-16h.
(6)鞣制 鞣制是裘皮加工的关键程序,月的在于使原料皮中的胶原结构牢固稳定,提高其结实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透气性,并使其柔软,不变形、不变质。拜制液是用食盐、醛、钱明矾、抓化钱、渗透剂等化学物质配制而成。要求在30-34℃、PH值 4-4.5的环境条件下浸泡6-8h。浸泡过程中,每小时要轻轻划动绒裘皮10min,使鞣制更充分。
(7)干燥定形 为了除去皮张中多余的水分,并使鞣制剂与皮进一步结合,需要将皮张干燥。为防.止绒裘皮收缩,要将鞣制好的皮张拉伸展平,钉在木框架.上,持晾至七八成干时方可进人下一步操作。也可采用烘干法,在40-50度,相对湿度40%-60%下,烘干至七八成干。
(8)加脂 为了提高皮张胶原纤维间的润滑性,使皮张进一步软化,富有弹性和具芳香味,需在皮张上刷经过乳化的阳离子加脂剂,然后静置18-24h,再将皮张与锯末一同放入转笼内滚转3- 4h,倒出锯末再滚转1h,以除净皮上的锯未。
(9)整理入库 在40℃用旋转干燥机或除尘机除去皮张表面的污物、粉尘,并使皮张舒展美观。然后按大小和质量好坏,分别打捆,包装出售或入库保存。
海参的加工方法
海参的收获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在4至5月;秋季在10至11月。一般都采用潜水采捕。一般加工过程有四个程序:皮参处理、第一次煮参、第二次煮参、灰参。
(1)皮参处理
将捕获的海参立刻在船上用小刀自背面从肛门上方向前切开,其切口为体长的1/3,从中取出内脏,称为皮参。将皮参放置木桶内在阴凉处使其避免曝晒受热溶化,以待回陆地加工。
(2)第一次煮参
煮海参用的铁锅不能有油污,以防溃烂。将皮参用清水洗净,去其沾附杂质,倒人锅内,立即煮熟,锅内稍加淡水或海水以防糊锅,水量以淹没海参为度。加热煮沸时不断用铲由锅底向上翻搅,防止参体胶着溶化。当见到水面浮出白色泡沫时需及时掠去,直至煮到参体收缩变黑、肉刺发硬、切口处为金黄色。煮好后捞出倒人瓷缸或木槽内,及时加盐搅拌,1公斤参加1公斤盐。放置冷却后,参体内渗人参汤,再捞出放人另一空缸,同时再加盐(1公斤参加盐0.35-0.40斤),搅匀/。另再将第一缸内的参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加到第二缸内,以防止参烂皮,最后加盖放置。
(3)第二次煮海参
第一次煮后放置78天,或更长些时间(一般1个月以上),进行第二次煮参。煮参时将第一次煮后的参汤取出放人锅内煮沸,并加盐使其饱和,然后将第一次煮参加人,烧煮。此次烧煮的时间长些为好,直至参体发硬,体表出现盐粒结晶为止。
(4)灰参
第2次煮好后将加工好的海参捞出,除去水分,倒人预先准备好的灰槽内与灰揉拌,拌成乌黑色,然后放到阳光下晒12次,晒干。灰海参所用的灰种类很多,有高粱秸灰、木炭灰、草木灰等。
蜈蚣的加工方法
蜈蚣的干燥全体可以做药材,但首先要经过初加工方能作为商品上市。而蜈蚣初加工技术性强,加工得好商品价值就高,加工得不好就要降低商品价值,所以蜈蚣初加工是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之一,必须认真对待。
(一)蜈蚣的捕捉
蜈蚣如果饲养管理合理,一般生长2年的个体就可以作小条(6~9厘米)商品出售,3年的个体可以达到中条的规格(9~12厘米),3年以上的可以达到大条的规格(12厘米以上)。
人工饲养蜈蚣收获季节一般在7~8月,主要采收雄体和老龄雌体。以雌性个体腹中无卵为原则,否则加工时难以烘干,易生虫腐烂。野生蜈蚣的捕捉,以清明至立夏为最佳季节,因为立夏过后,多数雌体到隐蔽的地方产卵,蜕皮,很难捕捉。更主要的是即使捕获也给加工、贮存带来不便。
捕捉工具通常用钉耙,竹篓、大口瓶为贮存器具。人工饲养捕捉时,翻动蜈蚣栖息的瓦片、碎石,发现蜈蚣时,用宽竹片夹子夹住,放入贮存容器中。野生蜈蚣捕捉留种用的,这里不再叙述。在发现蜈蚣,没有夹子的情况下,如不及时捕捉蜈蚣就会逃跑时,也可以徒手捕捉。其方法是:用食指或其他工具压住其头部,使其毒腭张开,不能合拢,然后用拇指配合食指捏起头部,拿起后以一只手将蜈蚣躯体捋进手掌,扔进容器中。在扔进容器时要注意将其头尾一起脱手,否则容易被蜇伤。
(二)蜈蚣的初加工
蜈蚣加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操作上一定要认真,使成品合乎商品要求。加工时用开水把蜈蚣烫死,捞出后挤出粪便,再按下列方法固定、干燥:
一种方法是取长度比虫体稍长(www.ncZfJ.com/),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端插入蜈蚣尾端的末节,另一端戳人头部与躯干部第1节之间,借竹片的弹力使虫体伸直。5条或10条为一排,用薄竹片夹好晒干或烤干,以足、躯干、头、尾齐全,有光泽,无虫蛀、霉坏者为佳。若需久放,可用塑料袋密封。
另一种方法是,将头部用大头针钉在木板上,用手轻轻拉尾部,使其伸长,然后用大头针钉住尾部。以10条为一排,置日光下晒干即为成品。上述两种加工过程,如不小心有断肢脱落,也可以收集起来,一并销售,其药用价值一样。
蜈蚣成品呈扁平长条状(图12),长6~12厘米,宽0.6~1.0厘米。全体有22节,最后一节细小,称尾脚。头部红褐色,有触角和毒钩各1对。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并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黄棕色,瘪缩,每节有足1对,黄红色,向后弯曲,最后1节如刺。产品稍有腥味,并有特殊的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在中药中应用有熄风解痉、消毒解毒的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喁斜、淋巴结核、肿毒疮疡等。用量l~3条,据中医临床报道,用于治疗肿瘤时,需较大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