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龙虾第一步是什么。
水花-2~3cm草鱼苗草鱼水花放养密度为25万尾/亩,配养花鲢水花2万尾/亩,粉料按6%的日投喂量喂养5-6天,然后转小破碎料按5%的日投喂量喂养,总的养殖周期为16天,可养至规格2-3cm/尾的草鱼苗。
2-3cm→10cm鱼种
草鱼苗放养密度为2万尾/亩,花鲢苗0.5万尾/亩,白鲢苗0.3万尾/亩,鲫鱼苗0.5万尾/亩(各类鱼苗投放规格为2-3cm/尾,培育10cm规格鱼种),膨化料和沉水料按8:2的搭配使用。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及养殖鱼类的情况灵活变动,一般3月份按1.3%的日投喂量,4月按1.6%,5月按1.5%,6月按2%,7月按2.3%,8月按2.5%,9月按2.6%,10月按2.8%,11月按2.2%,12月按1.9%。
10cm鱼种→0.1-0.3斤鱼种
草鱼放养密度为1.8万尾/亩,花鲢放0.3万尾/亩,白鲢放0.2万尾/亩,鲫鱼放0.5万尾/亩(各类鱼苗投放规格为10cm/尾),膨化料和沉水料按8:2的搭配使用。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及养殖鱼类的情况灵活变动,一般3月份按1.3%的日投喂量,4月按1.5%,5月按1.4%,6月按1.8%,7月按2%,8月按2.2%,9月按2.3%,10月按2.5%,11月按2%,12月按1.6%。
10cm鱼种→0.2-0.5斤鱼种
草鱼放养密度为1.2万尾/亩,花鲢放0.3万尾/亩,白鲢放0.2万尾/亩,鲫鱼放0.5万尾/亩(各类鱼苗投放规格为10cm/尾),膨化料和沉水料按8:2的搭配使用。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及养殖鱼类的情况灵活变动,一般3月份按1.1%的日投喂量,4月按1.3%,5月按1.2%,6月按1.6%,7月按1.7%,8月按1.8%,9月按1.9%,10月按2%,11月按2%,12月按1.6%。
草鱼鱼种→1.6-2斤超市鲩
0.3斤规格草鱼放养1300尾/亩,0.5斤规格花鲢放养40尾,0.2斤规格白鲢放养30尾,0.05斤规格鲫鱼放养400尾,鲮鱼寸片放3000尾/亩,膨化料和沉水料按8:2的搭配使用。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及养殖鱼类的情况灵活变动,一般1月按1%的日投喂量,2月按1.2%,3月按1.3%,4月按1.6%,5月按1.4%,6月按1.8%,7月按2%,8月按2.2%,9月按2.3%,10月按2.5%,11月按2.3%,12月按1.5%。
大规格鱼种→5-6斤大鲩
3斤规格草鱼放养300尾/亩,1.5斤规格花鲢放养40尾,1斤规格白鲢放养30尾,0.1斤规格鲫鱼放养500尾,鲮鱼寸片放3000尾/亩,膨化料和沉水料按8:2的搭配使用。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及养殖鱼类的情况灵活变动,一般1月按1%的日投喂量,2月按1.2%,3月按1.5%,4月按1.7%,5月按1.5%,6月按1.9%,7月按2.1%,8月按2.3%,9月按2.6%,10月按2.8%,11月按2.5%,12月按2%。
相关知识
你忽视的溶解氧正在一步步毁掉你的池塘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热,池塘的问题越来越多。蓝藻多了许多,烂草的塘口也多了很多,塘里面伤亡也多了好几个。许多养蟹师傅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在这里我给大家分析一下高温天的管理思路。
水温高了池塘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天热了问题就会多?显而易见,水温变高了!
第一层影响:池塘有机质耗氧会增加,细菌繁殖快了耗氧就会加大,导致缺氧加重。缺氧的程度有高有低,缺了一次氧,水会变差,体质会下降,就好比受了一次内伤,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时间长了没有调理的话就会出问题。比如水草活力开始变差、废物分解就会不彻底,有毒有害物质会增加。(硫化氢、甲烷、胺类化合物等)
第二层影响:长期频繁的缺氧得不到改善,水草就会开始烂根、螃蟹吃料变差。另外一方面,水温高也会加快致病菌的繁殖,多数河蟹都是该阶段感染病菌的。
第三层影响:深远的影响,缺氧不仅仅直接影响河蟹,更大的影响就是缺氧导致底层坏底,水草腐败。水草烂了之后有害藻类过度繁殖,耗氧加大,水就会浓,藻毒素就会多,再进一步恶化水质。反应到河蟹身上,结果就是吃料停止,规格小,体质弱,上岸上草,死虾死蟹等现象会增多。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师傅往往等到第三层影响出现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缺氧或者水坏了。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以往因为密度低,水源好(干净)许多水质问题通过换水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呢?水源差(水不干净)水体中的有机质耗氧大,有害物质多(有害藻类毒素等)打进去的水不好,反而加重了池塘环境的恶化程度。
那么在缺氧状况下,我们如何改善池塘环境,尽可能把影响降到最低?怎么个思路?先想想你要什么?
产量?规格?当然都想要,比较难对不对?那我们折中,先有产量再有规格,总不能说我的螃蟹不一定太大,我就不养了吧!当然是有螃蟹卖先啊!小钱看不上,大钱又难赚,浪费的就是一年的时间,失去的是挣钱的机会!这几年亏钱的塘口都是产量低的(100斤/亩都不到)但凡我们能有点产量,也不至于严重亏损!
为什么产量总是不高?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关心螃蟹,我们只关心虫子,藻类,青苔,颜色。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不去深究根本原因。就好比我们关心怎么装饰房间,不考虑房子的地基,空有其表,那么我们所做的工作只能治标不治本。
水产动物生活在水里,那“水”就是这个“本”——基础!螃蟹需要干净的水(这也是我们种草的根本目的),干净的水溶氧好,有害物质少,病菌少。
溶氧好——吃料正常
有害物质少——体质好
病菌少——发病低
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溶氧!溶氧是调水的前提,忽视了溶解氧,一味蛮干,只能事倍功半。
增氧的方式有许多种,以往我们用水泵打打水,让水体流动一下就可以缓解一时的缺氧症状。但近几年,到了后期外面水源、塘口水质越来越差,光靠打水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对水质的要求了,所以我们一直在推广增氧机!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安装增氧机,让水体流动起来,解决底层溶氧低的难题。
1、增氧的方法
增氧方式:
1:增氧、改底产品—底居安、底加氧,分解底层有机质,改善底层环境,预防坏底、水草烂根、底臭缺氧等;
2:液体增氧剂—氧速保,高分子聚合氧。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降低水体“氧债”,双向增氧!适合溶氧较低、水浓、水黑、水红、泛塘急救等较为严重的水质问题。
3:车轮式增氧机:它的好处在于增氧能力强,促进上层高溶氧与下层低溶氧水之间的交换,根本上解决底层缺氧问题。长期正确使用增氧机,不坏底、不烂根,基本上可以避免泛塘、大量伤亡等严重塘口问题。
决定池塘溶解氧有两方面因素:增氧能力和耗氧能力
增氧能力↑:水草活力好坏、增氧设备、药物增氧
耗氧能力↓:“水呼吸”(可以占到80%)、底层有机质耗氧
水草好的池塘,不仅自身产氧能力丰富,还能净化水质,让水里面有机质“脏气”少一些(水呼吸降低,耗氧就低),这样就不容易缺氧。保持良好的改底习惯,定期的泼洒一些“利生多”光合细菌净化水质,减少了耗氧物质,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缺氧给池塘带来的变化,针对性的去解决,那么高温的管理就算成功了一大半了!接下来的就是防病的工作:之前我们也分析过,螃蟹发病不单单是这个病、那个病,多数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有细菌性疾病,也有营养和环境型疾病,所以增强体质、少刺激是关键。不杀蓝藻、少用刺激性药物是前提,过度的水体环境刺激,影响螃蟹体质,伤亡爆发,那是非常不划算的!用药治疗的过程,应以保肝、促进吃料的产品为主。增强体质是前提!吃的下料,再配点营养,体质好,抵抗力自然就上去了。过度的用一些刺激性消毒剂,很容易加重伤亡的数量,得不偿失!回想一下,往年的爆发性伤亡,都是在我们反复用药、反复刺激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确保溶氧、避免药物刺激,这两方面做到了,基本上就不会大量伤亡!
回答几个问题
1、塘口没有水草还会缺氧吗?
答:当然会缺氧,尤其是没有水草,水浓的塘口!刚才我们说过了,水体会“水呼吸”,可以占比80%左右,脏气越重,耗氧越大!所以没草的池塘更容易“长期低氧”。
2、增氧药物时间短(几个小时),没有效果、不划算?
答:一天的溶氧是变化的,受到高温、低压、耗氧药物等影响,会造成一时的缺氧症状出现。那这个时候我们增氧(“氧速保”),就能避免坏水,避免因一时的缺氧而带来的长期影响。另外,我们通过及时的增氧,降低了水体“氧债”(可以理解为耗氧物质),也能及时恢复水质。其实,缺氧也有那几个小时,我们在这个时间段能够维持住溶氧,水就不会更坏!
3、螃蟹没有爬、吃料正常,就不缺氧对么?
答:不是的,没有爬、吃料正常只能算没有影响到螃蟹。而水体溶氧主要靠设备检测,低溶氧可能对螃蟹暂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对水质来说,可能正一步步地使它变坏,进而造成更大的危害。水质恶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防微杜渐,解决小问题,避免大问题才是最有效、最低廉的方法!
河蟹养殖成功的第一步是要正确清塘
清塘就是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清理池塘,为下一个养殖周期做好准备,是一个养殖周期的第一步。但目前有很多养殖户对清塘的认识不足,造成清塘的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副作用,影响下一周期的的养殖。兴化地区河蟹池塘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等农药“药塘”已经成为当地蟹塘清塘的一种习惯。此类农药毒性大、残留时间长,能有效杀死养殖结束后池塘里的各种野杂鱼、小龙虾,避免下一养殖周期野杂的影响;但“药塘”既不能杀灭病原菌,也不能解决池塘老化问题,并且“药塘”后的药塘“毒水”的危害很大:直接排到河道造成大批鱼虾死亡,河蟹苗塘加进“毒水”对蟹苗造成毒害进而影响明年蟹苗质量,“药塘”后池塘的药残还会直接影响明年放苗成活率。
清塘不仅仅要杀灭野杂,还要解决池塘更重要的“四化”问题:“有机化”、“还原化”、“酸化”、“毒性化”。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池塘每年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等会造成池塘有机质增多,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造成池塘底部无氧呼吸增加,导致还原性、酸性增强,再加上池塘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杀藻、杀虫药都会慢慢积累到底层环境中,造成底泥毒性越来越大。
为了下一养殖周期更好的养殖,对于河蟹池塘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处理野杂鱼、小龙虾等。
1、对于龙虾较多的池塘,由于龙虾繁殖力强、易打洞,应该及时处理掉龙虾,此时只能用毒性较大的菊酯类农药泡塘,泡塘一定要尽早,以减少明年放苗时的药残,泡塘一周后,使用大量生石灰来降低菊酯类毒素后才能排水。
2、如果是泥鳅、黄鳝等钻泥的杂鱼多,也会影响来年河蟹吃料和水草生长,也要处理掉,可使用茶籽饼20斤/亩全塘浸泡一周来杀灭。
3、若只有一些小杂鱼,可直接干塘处理。
“药塘”杀野杂
泡塘后生石灰解毒
其次要重点解决“四化”问题。
1、对于特别老化的池塘,可以重新推沟把过多的淤泥清理出去,减少有机耗氧物质,推沟要保证沟深、沟宽。
2、“三氯异氰脲酸粉”每亩泼浇两斤,杀灭大部分病原、氧化底泥,减少病原菌、降低池塘还原性。
3、生石灰每亩100斤处理塘底,解决底泥“酸化”问题。
老化池塘清淤
最后排水暴晒池塘。
利用阳光进一步氧化底泥、分解有机质,降解毒素。
排干池塘水,暴晒
另外,放苗前一定要用“碧水安”多次解毒,降低水源、塘泥释放的毒素,减少对蟹苗前期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的蟹塘清塘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只是简单的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等农药泡塘,而应根据不同的塘口情况尽量减少农药类清塘剂的使用或者不用,把对养殖影响更大的蟹塘“四化”问题解决,为下一周期河蟹养殖走好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