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z023.com - 畜牧疾病】
养殖致富网讯
绝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对生物安全管理都很重视,规章制度很多,措施很全面,尤其是场内猪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卫生工作做得很细,然而,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操作人员经常忽略一些地方,比如供水塔、输水管道、漏风地板、通风设备等,往往因难清理而被忽视。
1、供水塔:为了满足猪群在任何季节都能保证水源的供应,每个猪场都建有一个或多个水塔,很多猪场从建场至今从未对水塔进行过清洗和消毒,有些水塔内长满青苔甚至积堆了许多淤泥垃圾,水源卫生极差。因此,猪场应每年定期做好安全措施条件下,对供水塔进行清理和消毒,以确保水源卫生。
2、输水管道和饮水器:有些猪场反映分娩舍母猪吃料少,仔猪营养性拉稀多,仔猪断奶体重小等问题,经检查是由于水管管道被堵塞,水流量过小,母猪饮水不足而致。有些猪场饮用的是地下水或池塘水,这些水中可能含有包括沙门氏菌、埃希氏大肠杆菌、钩端螺旋体属等在内的各种微生物,一些病原菌附在管道壁上滋生形成菌落,然后产生生物菌膜和污垢,日积月累堵塞管道,使管道变窄,水流量不足。
而且,日积月累的管道内污垢使饮用水变成了长期污染的水源,为细菌性疾病的传播奠定温床。因此,每批猪出栏后,在进行空栏清洗和消毒时,不要忘记对水箱、供水管道和饮水器也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可选用一些有机酸化剂如OX-CTA(欧克)、卫可等产品。
3、水帘:有些猪场采用水帘降温设备,经常看到水帘上长满藻类物质和矿物质积聚物,还有病原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使猪舍病原感染压力增加,通风质量降低。所以,每月定期使用有机酸化剂对以上物质进行清理和消毒,对改善猪舍空气和卫生环境有极大好处。
4、漏缝地板的边缝、底面和猪舍内排污沟渠:一般的空栏清洗操作很难把漏缝地板的边缝和底面的有机物彻底清除,消毒效果也不佳,往往给下一批次的猪群留下了隐患。可采用发泡清理剂如杜邦公司的全清等,能非常有效地把漏缝地板的边缝、底面和管壁上粘附的有机物清除干净,既节水又省力。
5、通风管道、风扇等通风设备:采取自动温控系统的猪场或管道送风设施的猪场,通风管道在停用后,管道内壁会沉积和粘附一些灰尘和滋生一些病原微生物,当再使用时会把管壁内的这些病原体输送到猪舍内,容易导致猪群发病。
畜牧疾病
畜牧知识:猪场用什么消毒剂**好?用对了效果才好!
用于猪场的消毒剂种类有很多,但对于发病猪场来说,不同病原应选择其对应的消毒剂,才会有**好的效果。你还在什么病都用一种消毒剂吗?
猪场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
消毒药按作用水平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
1、高效消毒药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效,如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但它们的副作用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
2、中效消毒药对所有细菌有效,但对芽孢无效,如乙醇、碘制剂等;
3、低效消毒药属抑菌剂,对芽孢、真菌、亲水性病毒(非囊膜病毒)也无效,如季胺盐类等。
猪场用什么消毒剂**好?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多重感染或继发感染十分普遍,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情况下出现继发感染。
据调查,规模化猪场存在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选择消毒液时,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调换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有些病毒(结构中无胞浆膜病毒)对普通消毒药不敏感,特别是圆环病毒,一般消毒药对它不起作用,应选择高效消毒药。
对带猪消毒,刺激性大,腐蚀性强的消毒药不能使用,如氢氧化钠等,以免造成人畜皮肤等处伤害;对注射部位消毒可选择中效消毒药等。
由于病原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特性的不同,其对消毒表现的反应也不同。如G+菌比G-菌对消毒药更敏感,原因是G-菌细胞壁由丰富的类脂包膜形成,有阻止消毒药进入的作用。
所以,对G-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需选择作用较强的消毒药。对具有芽孢的细菌(如炭疽杆菌),因芽孢有较厚的芽孢壁和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消毒药不易渗透进去,一般也应选择高效消毒药。
所以,猪场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根据病原对特定消毒剂的敏感性来选择的消毒剂才是**好的。
猪场选用消毒剂也要对症!
1、猪瘟病毒。对碱性消毒药敏感,如火碱、生石灰,冬季可用2%的火碱溶液加5%的盐水进行消毒。
2、口蹄疫病毒。对酸性、碱性消毒剂都敏感,如火碱等。
3、蓝耳病毒。对醛类消毒剂(甲醛、聚甲醛等)、含氯消毒剂(5%的漂白粉溶液)、碱类制剂(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敏感。
4、圆环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但对季铵盐加碘的消毒液敏感。
5、伪狂犬病毒。对酸性、碱性、加碘消毒剂都敏感。
6、细小病毒。对碱性和0.5%的漂白粉溶液敏感。
7、乙脑病毒。常用消毒剂即可杀灭,如双季铵盐等。
8、轮状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但对化学试剂不敏感。
9、流感病毒。对酚类消毒剂、乙醚敏感,但有呼吸道病时**好不要用酚类消毒药;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苯扎溴铵敏感。
10、猪瘟病毒。对碱性消毒药敏感,如火碱、生石灰,冬季可用2%的火碱溶液加5%的盐水进行消毒。
11、肺炎支原体。对双季铵盐和碘敏感。
12、巴氏杆菌。对火碱和苯扎溴铵敏感。
13、链球菌。对苯扎溴铵和3%的漂白粉溶液敏感。
14、沙门氏菌。对火碱和碘类消毒剂敏感。
15、大肠杆菌。对常用消毒药都敏感。
16、副猪嗜血杆菌。对常用消毒药敏感。
畜牧疾病:非洲猪瘟常态化,如何消毒更有效?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至今,近1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各省份遍地开花,波及之广,破坏之强,损失之大,已给整个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目前非瘟疫苗研发工作虽然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显著成果,但仍无法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倚靠的是:相对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在实际的生物安全体系中,“消毒”首当其冲,并渗透到了各个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所在,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保留完善的消毒记录,如入场消毒记录、空舍消毒记录、常规消毒记录等,并及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估!
为了更好的帮助到养殖户,我们为您整理出一套常用的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消毒前后的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使用!
1、消毒前应彻底消除圈舍内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
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等),即使是健康的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也存在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消毒前经过彻底清扫,可以大量减少猪舍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选择消毒药时,不但要符合广谱、高效、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且必须选择对猪只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强酸、强碱及甲醛等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药物,虽然对病原菌作用强烈、消毒效果好,但对猪只有害,不适宜作为带猪消毒的消毒剂。
3、正确使用消毒药品
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与要求配置消毒药液,药量与水量的比例要准确,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浓度,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严重者还会引起不良后果。比如饮水消毒要严禁任意加大消毒药的浓度,这样做虽然有效的杀灭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也能杀灭或抑制猪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猪只腹泻或继发肠道疾病。
4、配制足够的溶液量
带猪消毒应使猪舍内物品等消毒对象达到完全湿润,否则消毒药粒子就不能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而发挥作用。进行消毒的药液用量**低限度是0.3L/m2,一般为0.3-0.5L/m2。
5、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消毒的时间:带猪消毒的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较好。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为了减缓消毒所致舍温下降对猪只的冷应激,要选择在中午或中午前后进行消毒。夏秋季节,中午气温较高,舍内带猪消毒在防疫疾病的同时兼有降温和除尘的作用,选择中午或中午前后进行消毒也是科学的。况且,温度与消毒的效果呈正相关,应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工作。
消毒的频率:一般情况下,舍内带猪消毒以一周一次为宜。在疾病流行期间或养猪场存在疾病流行的威胁时,应增加消毒次数,达到每周2-3次。
6、雾化要好
喷药物时,要保证雾滴小到气雾剂的水平,使雾滴在舍内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既节省了药物,又净化了舍内的空气质量,增强灭菌效果。带猪消毒不但杀灭或减少猪只生存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而且净化了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夏季兼有降温作用,控制疾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
7、消毒时消毒药物要现用现配
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用完,如果配好的消毒药物放置时间过长,会使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或完全失效。
8、消毒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眼镜、胶靴、工作服等,以免消毒药液刺激眼、手、皮肤及粘膜等。同时也要注意消毒药物对猪群与物品的伤害,安全**。
9、检验消毒效果
有条件的猪场,消毒后应该采取样品进行消毒效果的检验,以便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
10、延长作用时间
消毒液作用的时间要尽可能长,保持消毒液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一般半小时以上效果较好。
11、交替使用消毒剂
猪场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要2-3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因长时间使用病原微生物会产生耐药性。
12、消毒后及时清洗
消毒过的猪舍,猪进栏前1-3天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否则,将烧伤猪蹄。
综述,消毒是疫苗免疫与药物防治的有效补充,是猪场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措施,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贯穿于规模化养猪模式下的全部生产环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来源:猪病通课堂)
畜牧知识:猪场秋冬季常见疾病——感冒
秋冬季到来,温差较大,猪舍内温度难以控制,猪群易发感冒。感冒是一种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粘膜炎症为主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体温升高、咳嗽、羞明流泪和流鼻涕为特征,仔猪多发。
发病原因:
1、突然遭寒潮侵袭,风吹雨打,贼风侵袭。
2、猪舍防寒差,潮湿阴暗,过于拥挤,营养不佳。
3、长途运输,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
4、天气突变,忽冷忽热,使上呼吸道的防御机能降低。
临床症状:
神沉郁,低头耷耳,眼半闭喜睡,食欲减退,鼻干燥,结膜潮红,羞明流泪,有白色眼眦,口色微红,舌苔发白,体温40℃以上,耳尖,四肢发凉,皮温不均,畏寒战栗,喜扎堆,呼吸加快,咳嗽,打喷嚏,流清水鼻液,常便秘,个别拉稀,重症食欲废绝,眼结膜苍白,卧地不起。
预防治疗:
加强管理,在秋冬季气候易变季节注意猪的防寒、阴雨、潮湿。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保暖、避免贼风侵袭。发现病猪,及早治疗。
畜牧知识:猪场常见三种慢性消耗疾病
养殖致富网讯
慢性消耗疾病主要是生产性能上的损失,表现为发育不良、生长速度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利用率下降,出栏时间延长、发病母猪群繁殖性能下降等影响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常见慢性消耗疾病病因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寄生虫病等。
一、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主要侵害6-16周龄猪只,据报道增生性回肠炎88%发生于断奶至育肥阶段,平均日增生降低6%-20%,单位增重所需饲料增加5%~25%,回肠炎感染常与运输、环境消毒、饲养密度、温度变化等众多应激因素有关,目前防控比较有效的药物有泰妙菌素。回肠炎和猪痢疾都能引起育肥猪和后备猪出血性下痢、贫血、甚至死亡。而痢菌净只对猪痢疾效果较好,对增生性和出血性回肠炎较差。泰妙菌素是目前防治回肠炎比较有效的药物。
二、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主要由细菌、病毒、与支原体引起。喘气病又名猪支原体肺炎。该病症状表为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式呼吸、喘气、咳嗽、被毛粗乱、气喘呼吸加快。病菌存在于猪的呼吸器官内随呼吸、喷嚏、咳嗽排出,悬浮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入感染;主要病变为肺部对称肉样或虾肉样实变为特征。冬季寒冷、天气突变是喘气疾病高发期,另外栏舍密封过严不通风、饲养密度大拥挤、饲料粉尘吸入也能加重病情。据统计会导致生长肥育猪日增重降低32.8%-44.1%,育成率降低12.7%。并且常因多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等的感染而越发严重。不同的管理环境表现出和症状也有所差别,危害程度加重多数有两种或以上病原引起到致死。
三、猪寄生虫常见有猪蛔虫与疥螨。蛔虫不仅易引起仔猪回肠性肺炎和腹泻,疥螨引起过敏性瘙痒采食减少。不仅危害中小猪场经济利润,也侵害着管理规范的规模化猪场。因为生虫没有一般疾病那样看得见,也没有造成明显死亡,容易被忽视,多数人认为寄生虫没有多大损失,不把寄生虫当疾病,而据资料统计寄生虫给猪场带来的损失可达其收益的8%左右。有句话说:传染病吃掉老本,寄生虫吃掉利润。规模化猪猪场饲养密度大,周转频繁,以及引种因素寄生虫危害依然存在。驱虫应少量多次,而不是一次大量使用。多数猪场也进行了驱虫,但驱虫药对成虫能杀灭但对虫卵效果不理想,驱虫但不能根本上除虫,所以在驱虫同时应配合环境消毒与干燥,特别是全进全出之后栏舍清洗。在驱虫药物选择上应使用芬苯达唑和伊维菌素配合应用。
综上,猪场技术管理人员关注传染疫病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对慢性消耗疾病的警觉。
畜牧疾病:猪场养户如何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工作?
Q1.非洲猪瘟自检政策逐层放开,对于国家鼓励养殖户开展自检工作,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这是一项非常有益、及时而且十分有必要的政策。可以说现在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同时也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前提与重中之重。目前防控非洲猪瘟,没有疫苗,也没有有效药物,自检成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步,也是“自保”的前提!只有养殖场户做到自主检测,才能了解非洲猪瘟防控的成效,做到有的放矢,心里更有数!
规范操作,避免操作污染
Q2.通过对猪场自检指导工作以及开展的非洲猪瘟检测培训,您认为猪场养户们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操作上“污染防控意识薄弱”。由于多数养殖户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技能不规范等,容易造成污染扩散,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等情况。
关于如何解决操作污染问题,我们有以下措施建议:
1.“傻瓜式”培训。仪器设定好程序,现场指导猪场员工掌握操作技能、流程步骤及判读实验结果。
2.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建立(简易)实验室。需要有独立实验区,至少要保证样本处理区与操作区分开;需有通风条件(可配超净工作台),避免内部交叉污染循环。日常检测结束使用95%的酒精或核酸去除剂对实验桌、仪器枪头等进行消毒。
3.对于实验区已出现污染问题,可以更换基因序列(靶点)不同的试剂盒,同时确保通风流畅。
规范化自检操作流程与操作细节
Q3.日常监测中,养殖场户该如何开展非洲猪瘟自检操作呢?有哪些规范化检测流程以及操作细节可以分享?
非洲猪瘟自检流程与细节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样本来源要广泛。采样的样本除了猪群本身,还应包括猪场各个区域的环境、用具、员工、来往车辆、饲料原料等。
2.采样方式要安全可靠。对于猪只本身的临床样本,建议使用“唾液样本”进行监测和检测。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首先在口腔内形成感染,病毒从口腔扁桃体进入血液出现的平均时间是3-4天,**长可达19天,也就是唾液可以早于血液至少3天被检测出来,**早可以提前19天被检测出来,这也是检测的黄金窗口期,那这样就给猪场进行有效、及时处理赢得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在血液里面查出有病毒核酸阳性,实际上猪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病毒血症,再做任何处理都已经来不及了,也就失去了检测的生产指导意义。
3.采样时间间隔要合理。应根据猪场实际情况确定,种猪群一般建议一周至少2次,商品猪群一周1次,如果有卖猪等临时行为,要对出猪台、进出人员等随时进行检测,环境检测要做到一周2次左右。如果猪场周围有疫情发生的,则更要加强监测周期和频率,做到随时了解本猪场的病原及生物安全防控情况。
4.采样数量要科学。对于临床样本数量,建议母猪分胎次,小猪分胎龄,育肥、保育以栏为单位进行采样,以及环境等各个区域(可以划分小单元),每组取5份样本混样,公猪量少的可以全检。这里需要注意,混样样本不建议份数太多。假若出现检测阳性结果,再单独对每一份样本进行溯源,目标过于分散,耗时增长。
“定向”选择检测“目标”样本
Q4:在检测试剂与仪器的选择上,您是否能给养殖场户们一些意见?
首先,从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形式上来说,分为蛋白和核酸,所以可检测的目标物就从这两个层面来入手。目前市面上有快速检测试纸条,这属于免疫层析的原理,检测目标为病毒的蛋白;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荧光定量PCR仪,配合使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这是一种分子水平的诊断,这种方法检测的是病毒的核酸。
在方法学上,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检测病毒,但是灵敏度差异很大,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是目前**灵敏的方法,所以适合环境或者唾液样本的检测,还有猪场的日常监测。而快速检测试纸条属于免疫学诊断方法,灵敏度相对较低,但是对于临床上已有发病症状,肉眼通过症状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快速检测试纸条来进行快速的判断,所以在临床上如果遇到有紧急发病症状的时候,可以使用快速检测试纸条。
Q5:近期,有关新闻报道非洲猪瘟抗原检测试剂纸条检测有假阴性的现象,对此您有何看法?
**近也有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非常愿意分享我的观点。
**,方法学限制。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是免疫胶体金水平的检测方法,检测的是病毒的蛋白,这种方法的检出率或者说灵敏度偏低,换句话说是检测限(检测阈值)较高,低病毒量不容易达到检测限。农业农村部**批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评价结果目录里,“森康快速检测试纸条的诊断敏感性是66.67%、特异性100%”,同时注明非洲猪瘟快速检测试剂条类“仅用于病(死)猪现场快速初步检测”。这句话本质的含义是:病猪或者死猪的带毒量已经很高,更容易达到试纸条的检测限,所以病(死)猪更容易检测出来。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检出率的高低取决于待检猪的发病阶段,如若是处于潜伏期的病猪,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是阴性也是合理存在的。
这也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定向”选择检测“目标”样本,从而提高准确率。针对猪群日常监测与环境检测,其带毒量相对偏低,不容易达到检测限,不推荐使用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
第二,合理存在假阴或者假阳的可能性。农业农村部**批备案目录里部分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诊断敏感性并不都是100%,也有93%或96%的情况。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与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敏感性指数的区别就是假阴或者假阳比例的高低。所以我个人认为每个产品都有它的优缺点,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就说试纸条完全不准确也不可取,关键还是要定向选择检测目标样本。
第三,正规渠道购置检测产品。市面上森康产品的价格参差不齐,在这也提醒过广大用户,不能一味的在意价格,而不注重产品质量。请广大客户通过正规渠道购置产品,保障自身利益。
关注猪群“内在”健康体质情况
Q6:唾液检测在生猪健康度监测上也备受关注,能否介绍生猪的健康体质检测?
抵抗非洲猪瘟,除了做好“外在”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还要注重猪“内在”的健康体质情况。通过对猪只健康度的评判,可以了解猪群免疫力情况,及时提高猪群免疫力,以提高抗病能力。
其中,我们有寒度检测试剂盒和朊度检测试剂盒。寒度检测试剂盒主要检测机体体内毒素蓄积程度、免疫力水平或肝肾功能受损程度。朊度检测试剂盒检测机体的免疫能力。朊度即蛋白含量,代表机体的营养情况。
Q7:唾液检测的优势及唾液采集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唾液学检测有四大优势:1.唾液可以早于血液平均3~5天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便于早期筛查;2.唾液采集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力和物资;3.对猪无应激,方便频繁的临床采样;4.通过唾液样本,可以进行PCR检测,进一步确诊是否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
唾液采样有以下注意事项:1.采样时间:控食过夜,前晚停料不停水,第二天早晨采食前采集唾液。这样采集的唾液样本纯度高,病原含量高;2.要加入唾液保护液,否则唾液中的酶会对病毒核酸造成降解。3.采集出来的唾液样本不能离心,离心沉淀后,上清液中的病毒量会降低。
Q8:在日常疫病监测过程中,您认为应该注意哪环节?
在日常疫病检测监测中,这几方面需要注意:
1.非洲猪瘟病毒虽然毒力强,发病后死亡率高,但它也有弱点,病毒接触传播,不接触就不传播,这个点来说其威力不及口蹄疫和猪高热病。若非传播媒介协助,自身传播扩散力度不是特别强。
2.非瘟感染猪清除一定要早:“早监测、早发现、早处置”,及时“稳、准、狠”地清除病猪,不给病毒扩散的机会,这样才能保护健康猪群。
3.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等饲养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和空栏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污染。(来源:动物防疫一线)
畜牧疾病:猪场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
现在大的猪场在疫苗免疫上都有自己的免疫流程,这是根据自己猪场量身定制。但对于中小猪场来说生搬硬套大猪场的方法显然不现实。目前也有没有猪场通用的免疫程序。因此需要养猪人根据自己猪场疫病情况和地区疫病的特点和自己养殖的猪类型来制作猪场免疫程序。那么常规猪场在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
1、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来说十分重要,然而对疫苗的接种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好选定在仔猪持有的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防御病毒感染的期间,即母源抗体为1:8~64时。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不宜接种弱毒疫苗。例如,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根据猪瘟母源抗体下降规律,一般采取20~25日龄首免,而有猪瘟病毒感染或受猪瘟病毒威胁的猪场应实行乳前免疫,即在仔猪刚出生就接种猪瘟疫苗,待1小时后才让其吮初乳,在55~60日龄再加强免疫一次。
2、猪场发病史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猪场所在地区猪病疫情流行情况和该猪场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及发病批次,依此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机。对于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新流行疾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免疫接种。
畜牧疾病:猪场常用驱虫药有哪些?要正确使用!
**近经常有养殖户说,**近猪怎么不长了,或者越吃越瘦。一般这个时候,养殖户就要注意猪场的寄生虫问题了。猪寄生虫不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情况,还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养殖户在养猪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驱虫技巧,才能更好的做好驱虫工作。
猪场常用驱虫药有哪些?
1、有机磷酸酯类驱虫药。此类驱虫药为低毒有机磷化合物,以敌百虫为例。敌百虫为广谱驱虫药,对多种消化道线虫有效,外用可杀灭体外寄生虫,如虱、蚤等。敌百虫的毒性较大,安全使用范围窄,妊娠猪和患胃肠炎病的猪禁用,不能与碱性药物配合使用,负责会增加其毒性。
2、脒类化合物类驱虫药。此类驱虫药为接触性外用广谱杀虫药,目前使用**多的是双甲咪。双甲咪为广谱杀螨剂,对虱、蜱、蝇等亦有杀灭作用,且能影响虫卵活力,具有具有触杀、拒食、驱避作用,也有一定的内吸、熏蒸作用。外用时,可做喷洒、药浴等。使用时配成0.05%溶液,常用于猪体及畜舍地面和墙壁等处。
3、咪唑丙噻唑类驱虫药。此类驱虫药应用**多的是左旋咪唑,属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对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但对毛首线虫效果不稳定,对猪疥螨和原虫类无效。患肝病猪禁用本品。
4、咪唑丙噻唑类驱虫药。此类驱虫药属于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使用**广的是阿苯达唑。此类药物对许多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除效果,但对猪疥螨和原虫类无效。该要有致畸的可能性,应避免大量连续使用。
5、大环内酯类驱虫药。此类驱虫药属于较新的广谱、低毒、高效药物,对畜禽体内外寄生虫均具有很高的驱杀作用,而且不仅对成虫,还对一些线虫发育期幼虫也有杀灭作用。该类药物以阿维菌素类为代表,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但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伊维菌素对虾、鱼及水生生物有剧毒,残存药物的包装切勿污染水源。
给猪驱虫时要注意什么?
1.选药要恰当。目前效果较好的驱虫药有齐全打虫星、驱蛔灵、肠虫清、左旋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应注意用药不能过量或者不足,以免影响效果。
2.时间要准确。体外驱虫,每半个月用2%敌百虫+2%来苏儿喷洒猪体全身。体内驱虫:(1)**驱虫,猪45~60日龄(体重30公斤左右)时进行,隔60~90天再驱虫一次。育成猪每半年进行一次,10天后再补驱一次,出售前1个月内不再驱虫。(2)新引进的猪休息一周左右后驱虫一次,几天后再驱虫一次方能合群。(3)初配母猪可在配种前25天左右驱虫一次,配种前15天左右再驱虫一次。(4)怀孕母猪可以不驱虫,但如果寄生虫害严重,可在其分娩前30天左右驱虫一次,药物选择片剂或粉剂,用量为正常量的2/3。(5)生产母猪分娩后12天驱一次,断奶后配种前驱一次。(6)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驱一次。
3.方法要巧妙。驱虫给药前,猪停喂一顿,傍晚6~8时将药物与少量精料拌匀,让猪一次吃完。若猪不吃,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群养猪用药,应先计算好用药量,将药研碎,均匀拌入饲料中。驱虫期一般为6天,要在固定地点圈养饲喂,以便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
猪场驱虫后要做好哪些管理?
1、卫生要彻底
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猪粪和虫体集中堆积发酵或焚烧、深埋,以防止排出的虫体被猪食入,导致再次感染。地面、墙壁、饲槽应用5%的石灰水消毒,以防寄生虫重新感染。
2、护理要仔细
给药后,应仔细观察猪对药物的反应。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将猪赶出栏舍,让其自由活动,缓解中毒症状。对严重的猪可饮服煮六成熟的绿豆汤。对拉稀的猪,取木炭或锅底灰50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服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