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技术措施。
(一)保温技术要点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0.5m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m以下水深。
(二)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洒,调节酸度,用量为10mg/L。
4.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相关阅读
罗非鱼抗灾减灾技术措施
罗非鱼保温技术措施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米~0.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图1)。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1地桩2支撑桩3钢丝4塑料薄膜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图2、图3),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①钢丝两端固定、拉紧作上纲
②钢丝缝入彩条布内或扎紧布边
③缝直径10厘米~20厘米管袋,灌满细沙作沉子
④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⑤从深井抽地下温水灌入池塘
⑥放置增氧机,以防止鱼类聚集引起的缺氧
①打入池底的桩
②固定于桩上的钢丝或绳子,用彩条布分隔池角
③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当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④从深井抽地下温水注入池塘
⑤放置增氧机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调节酸度,用量为10ppm。
4.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咨询专家:杨弘研究员
联系电话:13812502987
罗非鱼养殖之冬季管理技术措施
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
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2米左右。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2、定期调节好水质
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天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天气情况不好时(闷热、雨天等)在夜晚要增开增氧机,一般从半夜开机到天明
3、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业设施,努力减少越冬水产养殖对象损失;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在持续阴雨天时要加厚迎风面的薄膜,并加长大棚的基柱。
4、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防止因鱼群密度较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5、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
寒冷的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水温5℃以上时,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鱼体重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6、尽量减少操作
除保障市场供应的特殊要求外,尽量减少生产作业。在严寒期间,暂停捕捞作业,尽量避免对鱼种池、亲鱼池进行拉网等操作,以免鱼体损伤。
7、加强病害防治
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水霉病)、和寄生虫(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锚头蚤)的感染和侵袭,要采取严格的防病措施,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高温季节罗非鱼养殖水质管理技术措施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降雨量减少,罗非鱼的采食量逐渐增加,进入旺食快速生长期,池塘负载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由于池塘水体自身自净能力非常有限,高温季节内促使罗非鱼尽快达到上市规格,更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调节好水体环境。
华南较多罗非鱼养殖户选择立体养殖,比如鱼鸭、鱼猪混养等,利用鸭粪、猪粪肥塘。这样的池塘水体更容易出现pH值偏高、氨氮超标等情况。对罗非鱼养殖户来说,高温季节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指标:
1、氨氮
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含量高于0.2毫克/升以上,将对罗非鱼的生长十分不利,同时亦会导致饵料系数偏高。水体中氨氮主要是由于残饵、肥料、粪便等有机物经过细菌分解产生。
2、亚硝酸盐
它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当水体中亚硝酸盐高于0.05毫克/升时,对罗非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当池塘水体溶氧充足时,亚硝酸盐可转化为对罗非鱼无毒害作用的硝酸盐。
3、pH
罗非鱼适合生长于pH值为7.5~8.5的水体环境中。但pH值越高,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对罗非鱼的毒性作用就越强。因此,要保持水体呈略偏碱性。当pH值略高于8.5时,可每亩施用醋1~2公斤;高于9时,可选用醋酸或硅酸等弱酸,根据酸碱平衡来确定用量;pH低于7时,每亩可用10公斤生石灰,一方面可提高水体pH值,另一方面还可用来对水体消毒。
为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水位,注意排入新水
高温季节要提高养殖水位,增加养殖水体容量,池塘水位应保持在2~3米,并随时加注新水,以防水位下降。一般要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使池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如果发现水质变坏,如水色变浓、变黑,甚至发臭,应及时换水,可先将塘水排掉1/3~1/2,再放进新水,直到水质变好为止。
2、微生物制剂调水
广东地区池塘多为土塘,进排水不方便。就算进排水方便,随着现在大江大河水质污染严重,换水也不能完全解决水质问题。因此,可考虑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且调水成本并不高。当水体环境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时,可选用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使用时要注意技巧。先将粉剂用水浸泡,加入红糖或豆浆,阳光下发酵2~3小时,让有益细菌迅速繁殖,然后全池均匀泼洒,如此使用效果更佳。
3、保持溶氧,合理使用增氧机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为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高温季节,有机耗氧增加、天气变化、气压低或载鱼量大时仍有可能出现罗非鱼严重浮头现象。晴天中午1点增氧机可开2~3个小时,使池塘水体形成对流,将上层的溶氧打入下层;一切生物在夜间通过呼吸作用,需消耗大量溶氧,此时池塘溶氧低,夜间凌晨2点半时可开增氧机至天亮。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气突变、气压低时,要提前开增氧机,防止浮头。
4、合理投饵
高温季节是罗非鱼生长旺盛的季节,但由于天气多变,要及时调整投饵量,如气压低、雷雨天气,就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以免浪费饲料,污染水体。科学、合理调节日投饵量,对于高产、高密度养殖塘投饵最好是使用投饵机,特别是使用沉水鱼料饲喂。每日投喂两次,上午在9~10点,下午在4~5点,每次投喂时间要控制在40~60分钟左右,投喂时要均匀,以使大部分鱼都能吃到饲料,投喂量可按鱼体重的3%~3.5%来衡量,并根据其生长、摄食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罗非鱼正常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