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z023.com - 回家养牛】
贺根199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民家庭,是一个标准的90后,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家庭不算贫困,但也只能管个温饱。看到父母终日在几亩薄田中劳碌,偶尔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最终也只能勉强供三个孩子吃饭、上学,小贺根从小便知道了赚钱的必要和艰苦。
在大学里,贺根当上了班长,还干起了学生会副主席,也算一个风云人物。然而,谁曾想到,在高中时代,贺根却是一个成绩倒数的学生,加上父亲传统的棍棒教育,浓重的自卑感一直萦绕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荣格曾说,自卑是人前进的动力。自卑感的存在使人产生紧张感,从而人要努力通过补偿来摆脱它。自卑,在贺根的前进之路上,或明或暗,也印证了这一点。我脑子转得还比较快,但就是记忆力太差了。贺根自嘲道。也许看不到考上好大学的希望,贺根高中时便早早地规划起了自己的未来,创业的梦想,那时已经在他心中扎了根。我从没想过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出去打工,也许打工能挣到一些辛苦钱,但没有上升的空间,机遇也更少。只有通过创业,才更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贺根说,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乡。三的时候,贺根便跟父亲贺国刚提出,想在家里养土黄牛,觉得这可以赚钱,但他的话刚一出口,便让父亲暴跳如雷,回头便找起了棍子。让唯一的儿子读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那一代农民共同的梦想。贺国刚说,他以前总觉得贺根的根不够大气,一度想把他改成陈赓的赓,盼的就是儿子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父子间一场尖锐的冲突,以贺根考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暂时告一段落。在大学,一切从零开始的贺根,急不可待地开始发力,挣脱过去的影子,迎接自己人生全新的一页。做生意、考驾照、当班长、竞选上学生会副主席,拿下技能大赛亚军,直到被学校留校任教,贺根用短短两年的时间,便迅速完成了人生的蜕变。这时的贺根,已经自信满怀。
寻根人
然而,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已经当了两个月大学老师的贺根,始终没法忘掉家乡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山坡,再次郑重通知父亲贺国刚:我还是要回家养黄牛。尽管贺国刚再次感到五雷轰顶,但面对长有一张成熟脸孔的儿子,看到儿子炽热而坚定的眼神,这个汉子最终没有勇气拿起棍子,而是在忐忑不安中接受了儿子的决定。我叫贺根,我的根就在家乡。贺根说,尽管他曾是个差生,但他骨子里从来不服输,上了大学,他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同样,覆钟地村一直很穷,这让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他心里也很不好受,他坚信这里一定会变得富裕,他必须有所行动。小时候,家乡农村给我的印象是生机勃勃,父母都在地里劳作,热火朝天;长大懂事后,家乡给我的印象却是死气沉沉,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要不就是一把大锁把门,让我感到很窒息。贺根说,满山的绿草,没有牛羊去吃;还有一块块荒地,也多年没有人去种了,真是可惜,这不是我心目中那美丽的大别山,我虽然个人能力很单薄,但总觉得可以为他做点什么。
在贺根看来,大别山土黄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广阔,而满山的青草,是他养牛的免费资源。说干就干,在父亲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贺根养牛的启动资金顺利贷到了款,牛棚也在半个月之内建成。贺根的母亲也戒掉了多年的麻将,一心一意搞起了后勤。两代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空前的紧密。两个姐姐都嫁到了外地,我也想留在父母身边,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做出的很多牺牲,让我觉得十分温暖。贺根说。
梦想家
创业养牛后,贺根也发现,创业和做生意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从前的商业生涯中,贺根更像是个倒爷,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较强的沟通能力,相对轻松地赚了一些钱。可自打养牛后,贺根的苦日子才真正到来了。
5月下旬,记者第一次见到贺根时,便被他手上的血泡和胳膊上的道道伤痕所震撼,都是割草割出来的。贺根粗略地给自己算过一笔体力账:在有青草的季节,他和同伴每两天要割1000公斤草;一年下来,他还要一铲一铲地装卸400吨酒糟。昨天下午,与记者通话时,他开着货车刚赶到邻县浠水,买牛吃的黄豆和玉米,一车1.5吨。直到晚上八时,饥肠辘辘的他才披着夜色回到家中,一车的牛粮还等着他自己去卸。
本月15日,五名来自武汉各高校的大学生,曾来到贺根家中体验生活。贺根的同学黄斌就在体验报告中说,喂完60多头牛,我们5个人轮流上阵,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累得都不行了。可想而知,贺根平常一个人喂牛时,身体需要承受多大的负荷我所体验的,远不及贺根日常工作量的十分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杨涛则感叹道:贺根和我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有着共同的踏实,有着对父老乡亲和农村故土的深厚情感。我很钦佩贺根所做的一切,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社会:新一代的年轻人没有迷失在霓虹灯里,没有迷失在高楼大厦里,我们深爱着自己的家乡,也相信家乡一定能够走向富强。苦头吃尽,贺根惦记的仍不仅仅是自己的创业,而是家乡的养牛事业。现在他带头成立的罗田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初见规模,明天就要挂牌;对即将承包的2000多亩山地,贺根也早画好了一张美好蓝图:通过散养,可以提高大别山土黄牛的肉质;我们承包要付租金,可以为一些农民增加收入;规模扩大后,我们还要雇人,这样还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一举三得,何乐不为啊!
牛肉在我国的市场行情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这几年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由于现在农村的迅速发展很多人都开始返乡置业了,他们放弃了在外面工作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养殖,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相关推荐
留守老人利用荒山养牛创业
湖北谷城县赵湾乡鲁家油坊村有个叫八里荒的小地方,只住了几户人。当地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年老的在家却闲不住。他们靠着党的好政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县畜牧局提供的技术以及天然牧草,养牛致富。
“还是那些山、那些地,养牛仍赚人民币。”70多岁的退休教师鲁德茂风趣地说。
鲁老师退休后就住在八里荒,由于没事做,便萌生了靠荒山养牛的念头。乡党委、政府领导了解到情况后,鼓励他将这一想法进行下去,还为他送去了科学养牛方面的书籍。几年下来,他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年存栏10头,年养殖收入5万元。
跟鲁德茂一块发展养牛的还有夏家山老人。夏家山也是70多岁。由于儿子、媳妇在外打工,他便跟老伴一合计,开始养牛。他说:“我们的优势就是山,所以我就想起了养牛。白天把牛放到山上吃草,节省了人工,饲料还不用花钱。这样养出的牛肉质好、出肉率高,不愁销不出去。现在国家养牛补贴政策好,我要把握机遇,多赚钱,把日子过得充实点。”
养牛不仅给这些老人创造了财富,也给大自然增添了一道风景。不少前来八里荒观光的游客,在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都会过一把当“放牛郎”的瘾。
大学生向斌回家养殖做知识型“羊倌”
陕西省富平县刘集镇的向斌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回村发展奶山羊养殖业,依靠科学养殖,他家的羊场成为了全县最大、效益最好的羊场。记者见到向斌的时候,他正在给一只生病的奶山羊喂药打针,自家羊场的羊出现疾病时,向斌基本都能自己治疗。向斌向记者介绍说:“我在西农大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回来就自己在这给羊治病。”2007年向斌家一次性购买了60只奶山羊,但受技术等因素制约,效益一直不理想。2008年向斌高考就选择报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2011年学成后的向斌没有选择外面的精彩,而是毅然回乡发展奶山羊养殖。向斌说:“因为出去工作的话也是从事畜牧业,所以觉得回来帮家里更好一点。”
向斌接手自家的羊场后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1年县上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圣唐乳业澳尼克牧场投入使用,让养殖户进行集中养殖。向斌把自家羊场搬了进来,解决了家庭养殖场地不足,圈舍简陋的问题,养殖规模由原来的100多只,迅速发展成为500多只。他在大学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在养殖中刚好派上了用场。记者采访时发现牧场内其他养殖户直接用玉米进行饲喂,而向斌饲喂时却用的是自己配制的混合饲料。采用科学饲喂,他家的羊长得好,羊奶产量高,成本也比较低。另外,人工授精技术、疾病防治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在养殖中如鱼得水。他家目前是全县养殖奶山羊数量最多的养殖户,每年生产鲜奶30多万公斤,生产羊羔1000多只,效益非常可观。眼下向斌正在抓紧时间学习,准备全国职业兽医师考试。如果通过考试,他在经营好自家养殖场的同时,还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其他养殖户进行服务了。
编后语:向斌的成功是他学以致用的结果,也是富平县大力发展奶山羊养殖业利好政策的结果。近年来渭南市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大学生创业,而发展优势种植、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叠加更为广大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到农村广大的空间大展拳脚,不失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另一途径。
创业致富中激扬青春 大学生村官养牛记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岳张集镇寺沟村有个大学生村官在当地蛮有名气。他边当村官边创业养奶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6年创业,颇受村民赞赏,人称“奶牛王子”。
胡宁是地道的农家子弟,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2009年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村书记助理、安徽强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凤台县胡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从农村再到农村大学生考上村官
胡宁共姐弟四人,家庭孩子多、负担重,家境自然就不富裕,在胡宁上大学时,家中已经欠下20多万元的外债。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校期间,胡宁积极进取和勤奋学习,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锻炼了自己。为了不给家里添更多的负担,胡宁就在校勤工俭学。每天下晚自习,就抱着满纸箱的矿泉水和方便等,在各个寝室推销。每晚基本上能够挣到第二天的生活费,就因为这事还被学校的超市告到校后勤集团。星期六和星期天就去带家教,寒、暑假就出门干苦力,修地铁、扛钢筋,开学前卖卖电话卡、生活用品等,加上年底的奖学金,基本上学费能够自理。
4年的大学生活转眼过去,面临的将是就业,很多同学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胡宁却还在徘徊。父母很着急,看到别人毕业后都到大城市去发展,而自己的孩子还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其实,胡宁瞒着家人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顺利过关。胡宁说,这因为这跟自己的创业理想一致。
与奶牛同宿创业路上多艰辛
胡宁借着工作出差的名誉,从表姐那里借了5000元钱,到全国各地进行项目考察。胡宁在考察过程中,睡过车站、公园和牛舍,一天三顿饭就是面包和矿泉水。
经过一番考察,胡宁曾想过养鸡、鸭、猪和黄牛等。但考虑到鸡、鸭和猪的防疫困难,价格的市场波动性很大等原因,所以放弃了。正巧,此时赶上三聚氰胺事件(即三鹿事件),很多奶牛场都纷纷倒闭,奶农杀牛的事件屡见不鲜。也是机缘巧合,因为胡宁的考察费用即将用完,只够回家的路费,此时胡宁遇见了一位姓宗的大叔,他正在从事奶牛养殖。胡宁跟他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后,他就让胡宁吃住在他家,帮助他养奶牛,打扫牛舍卫生等,晚上就与牛同睡,因为牛舍是棚,周围是雨布,晚上风雨夹着尿臭,让人难以入睡。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胡宁发现目前奶牛养殖市场比较混乱,多是以家庭散养为主,养殖质量和科学化程度都不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扩大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科学化,规模化养殖奶牛将是致富的好出路。
有了好的项目,但对于胡宁这样一穷二白的人来说,即高兴又失落。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胡宁踏上了筹集资金的道路。想方设法招商引资、找亲戚、朋友和同学帮忙,结果他们都躲得远远的。当时还接到同学母亲的电话说:不要再逼儿子借钱了,他要断绝母子关系。胡宁接到电话,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连忙说对不起。还有的亲戚、朋友责怪胡宁说:“上完大学不好好找份工作而去当什么村官、还养奶牛,奶牛长几个鼻孔可知道,看样子是上学上傻了,真丢人”,同时村民还给胡宁送个外号——吹牛场长。
经受多次打击,胡宁并没有放弃自己创业养殖奶牛的想法,逢人便解说养殖奶牛的创业梦。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宁认识了一位企业家,他听了胡宁的想法后,愿意投资1000万元,但前提是要把土地等相关手续办齐。欣喜若狂的胡宁不顾一切的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便瞒着家人,向在外地的表姐又借了五万元钱,开始筹办前期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终于把土地等相关手续办齐了。此时胡宁再找到投资人,他却说要到大城市去投资了。经历过这次打击,胡宁一蹶不振,就在要放弃的时候,胡宁听说邻近村有个养鹅场倒闭了,希望之火又重新点燃起来。胡宁找到养鹅场的场长,准备租他的场地作为奶牛养殖场,开始时鹅场场长不知道自己的底细便答应了,谁知没有过几天,便不同意了。因为对胡宁信不过,更重要的是胡宁没有钱,所以就拒绝和胡宁合作。为此胡宁都跑遍了县城和乡镇的每家银行,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曾经胡宁还天真地说,政府有政策,必须给大学生创业贷款,结果还让别人取笑了。
政府支持奶牛报喜
为了此项目,胡宁做了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与村支两委。村书记和村主任看完可行性研究报告后都非常认可,认为该项目很不错。由于村里土地和资金问题不能解决,村书记和村主任带胡宁找到镇政府。镇领导听了胡宁们的汇报后也非常认同该项目。为了更好的实施此项目,镇领导亲自带胡宁到县各部门办理手续,还亲自到农户家中帮胡宁协调土地问题,最终镇领导和市、县农委领导的帮助下和别人的白眼和家人的不解中,把奶牛养殖基地大体建成!建设初期,购买第一块红砖的时候,胡宁就吃住在工地监督工程,为了节约成本,在烈日炎炎下,背着石灰去放线。
当回忆起创业艰辛之路时,胡宁至今还记忆犹新!购买秸秆饲料的时候,胡宁亲自到田间地头去劝说,村民们怕挣不到钱,没有焚烧方便,又加上胡宁大学刚毕业,村民对胡宁也不太信任。但是,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胡宁最终完成了粗饲料的收购,并通过努力,购买了220头奶牛。奶牛进场期间,胡宁激动不已,整整两昼夜没有休息,每天只吃一顿饭。由于技术和经验缺少,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奶牛应急,连续20天的鲜奶都没有销售掉,胡宁每天除了饲养奶牛、通过书本学习养殖技术,还要想方设法去请教淮南益益乳业公司技术人员、寻找销售渠道等,结果第一个月还是亏了10多万元。
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奶牛场逐步走出困境,也有原先的亏本变成盈利,同时和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合作关系。强农牧业从起初的220头奶牛发展到今天存栏奶牛700多头的规模。2014年,公司资产总额达3000多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688.4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36.55万元。当地党委、政府对此评价说,强农牧业有效带动当地农户走上致富小康路,带动就业48人、间接带动就业280多人。公司积极开拓创新,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入手,大力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走立体种、养殖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饲养,创建了“秸秆-奶牛-粪便-沼气-有机肥-有机农业”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路在脚下起步新梦想
当然随之而来企业获得了:安徽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安徽省扶贫龙头企业、淮南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胡宁个人也获得了国家杰出农村实用人才、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第二届青年创业之星、淮南市十佳创业青年、淮南市劳动模范、淮南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胡宁说,荣誉只属于过去,路还在脚下,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6年里,我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失败,在迷惘中渐渐认清了自己;6年里,我也用辛苦换来了成功,意识到成功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他的老师们真情地说,10年前,怀揣着梦想胡宁来到了母校,4年后,胡宁同样怀揣着梦想走向了社会,此时的梦想因为大学4年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真实。“为了这个梦想,胡宁曾在迷惘中摸索,曾在挫折中彷徨,曾在失败中挣扎。历经了艰辛进取的梦想是全新的梦想,拥有了全新的梦想,胡宁便是全新的自己。
之前,有媒体报道: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同时,胡宁不忘回报社会,先后向社会公益事业、救助项目捐资20多万元。